2013/03/18

The Other Way Around


這個周末,
看了一部很有意思的電影,
叫作"Struck by Lightning",
讓我開始思考了很多關於寫作的事情。
不過因為這篇文章的重點不在這部電影,
我不想花太多篇幅討論它的劇情又不想完全不提,
所以我就在這裡簡單的附上它的預告片,
以及我會爆雷的警告 XD



我承認,
一開始我會想要看這部電影完全是因為男主角演過Glee的關係,
但是看完之後,
我發現這部電影比我想像中的還好看,
再加上男主角是個作家,
而且我在看這部電影之前,
剛好很沒來由的突然複習起了我國中寫的小說,
所以看了它之後就更有感覺。



算一算,
我的筆齡正式邁入第十一年,
雖然前面幾年實在沒有寫出什麼能看的東西,
(事實上,
是前面很多年 XD)
不過這整個過程真的讓我學到很多東西,
讓我認識了自己,
發現我真正需要和想要卻不敢承認的是什麼,
發現有時候承認自己最真實的慾望也沒有什麼好難為情的。


小時候,
總是會竭盡所能的在每一篇故事裡面塞很多東西,
有時候想要寫的內容實在是太多了,
多到整篇小說的架構因為中間太重而整個垮掉,
最後無法收尾而被攔腰截斷,
於是它的殘肢被我重新收集起來,
拿來試圖拼湊另一個故事,
常常失敗,
但有時候會成功。


隨著筆齡的增長,
回顧自己過去寫的每一篇故事,
就可以從它們類似的模式裡,
搞清楚自己究竟為什麼會寫出這些如此相像的東西,
還能在寫的時候覺得它們完全不一樣。


其實,
到頭來,
它們全部都是一樣的,
這十一年來,
從文筆極爛到還過得去的現在,
我用各式各樣的明喻和暗喻來包裝我各式各樣的幻想、
我想得到但從未擁有的感受、
我喜歡和我討厭的人事物。
因為它們都是我寫的,
所以實在很難說它們的核心概念有多大的差異,
或許是因為我自己也還在成長,
而在我的文章完全定型之前,
它們都會持續被我過於膨脹的自我影響著,
我的陰影佔據了大部分的篇幅,
它們只是我對自己的記錄,
包在連我自己都很難看得出來的隱喻裡面。


無論如何,
我認為這種形式的補償作用並沒有什麼害處,
畢竟,
應該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經思考過,
如果所有事情完全相反,
會是什麼樣的情形?
和父親有複雜心結的人,
喜歡描述爸爸很棒但是媽媽莫名其妙的家庭;
身體狀況一團糟的人,
無法自拔的編造不管受什麼傷都可以馬上癒合的吸血鬼故事。
但這好像只是最初階段,
也是維持最久的階段,
可以創造相反人生的能力讓我迷戀不已。


很快的,
我發現自己每一篇文章的pattern,
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
在每一篇文章裡埋入某些特定元素,
其實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東西。
最初階段,
當我在寫作的時候,
我對這些最真實的渴望渾然不覺,
但它們一直都在。
事實是,
我一直以來都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只是還沒發現自己知道,
如此而已。


所有的細節,
都藏在一頁頁的紙頁間、
一行行的橫紋線裡、
一個個扭曲的字跡中。


就像故事裡的男主角Carson,
最後終於在第一篇故事裡面發現了對自己來說最有意義的象徵,
透過幾次修改,
故事從單純敘述的: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boy."
到有了夢想的: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boy who wanted to fly."
到夢想實現了的: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boy who flew."
真正的最後結局(或是開始)好像顯得不再那麼重要了。


或許,
我們偶爾都該讓自己回去看看第一個故事,
看看在那個相反的世界裡,
自己用了什麼高明到要在十一年後才看得出來的隱喻,
把渴望到極點的東西呈現出來。
最近,
我好像在某種程度上,
正在帶領另一個人走進寫作的世界裡,
這讓我有點好奇,
十一年後,
她會在第一個故事裡看到什麼?


Sometimes,
We have to turn things the other side around,
In order to take a clearer view.

艾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